晨光灑落藏北,海拔4500米的那曲格薩爾賽馬場上旌旗獵獵。2025年那曲市恰青賽馬節(jié)預熱漸入高潮,第三日的賽程在蹄聲與歡呼中拉開帷幕——萬米小馬預賽剛塵埃落定,六千米決賽又燃戰(zhàn)火。午后,格薩爾說唱聲起,古老史詩與現(xiàn)代競技在此交匯,仿佛時間也在這片土地上停下了腳步,靜靜聆聽古老文化的回響。
賽場狂飆:小馬昂首,少年馭風
上午10時,發(fā)令槍劃破長空,20匹身高不足1.38米的小馬如離弦之箭沖出起跑線。蹄聲如雷,草屑飛揚,每一聲呼吸都融進草原的風中。色尼區(qū)代表隊成為焦點——騎士俯身低語,馬兒奮蹄疾馳,他們不僅全員完賽,更摘下一組預賽頭名,多位選手躋身前列。
11時30分,6000米決賽將氣氛推向高潮。14匹晉級小馬再度集結,色尼區(qū)戰(zhàn)隊依然勢不可擋。前半程穩(wěn)守梯隊,后半程猛然發(fā)力,最終一舉包攬冠亞軍,多位選手沖入前十。馬蹄踏過的不僅是賽道,更是一代代草原兒女的熱血與夢想。少年騎手目光如炬,韁繩輕抖之間,是與馬兒無需言說的默契。這是競技,更是人與馬、人與草原之間延續(xù)亙古的對話。
說唱悠揚:一詞一句,皆是史詩
15時30分,文旅活動區(qū)的遮陽棚下早已座無虛席,由色尼區(qū)承辦的格薩爾說唱專場演出準時啟幕。7位格薩爾說唱藝人依照節(jié)目單依次登臺。首先,國家級格薩爾說唱藝人扎西多杰以其渾厚有力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繹,將格薩爾王的英雄事跡和麾下三十大將的傳奇故事娓娓道來,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仿佛穿越千年,置身于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之中。
隨后,貢確巴桑吟唱《沖嶺》,情節(jié)起伏如草原丘壑;多吉拉加、桑培頓珠與貢桑多吉三人合演《戰(zhàn)勝桑培頓珠》,唱腔鏗鏘、神情凜然,仿佛英雄再現(xiàn);多吉斯塔一段《賽馬》唱詞,與上午賽場遙相呼應,令人熱血重燃;次仁龍培等人演繹的《霍嶺大戰(zhàn)片段》,更是以激昂的肢體與唱腔,再現(xiàn)千軍萬馬的磅礴場景。臺下牧民屏息凝神,有人輕聲跟唱,有人閉目頷首——陽光掠過棚隙,照亮每一張投入的臉龐。
文化交融:馬蹄聲碎,說唱聲長
藏北賽馬與格薩爾說唱,猶如草原的雙翼,承載著同樣的精神源流。《格薩爾王傳》中“賽馬稱王”的故事,為這項運動注入了英雄主義的魂魄。馬是“神駿后裔”,賽道是當代的史詩現(xiàn)場,而說唱,則是穿越時空的聲音紐帶。
據(jù)悉,格薩爾賽馬場的設計更暗藏文化深意:核心賽道呈圓形,既滿足現(xiàn)代賽事的專業(yè)需求,又暗合《格薩爾王傳》中“天圓地方”的宇宙觀。傳說這里曾是格薩爾王馴馬、賽馬的土地,如今已是集賽事舉辦、文化展示、傳承教學于一體的核心平臺。
七夕之夜,賽馬場并未隨日落沉寂。鍋莊舞樂準時響起,人們圍圈攜手,踏歌而行。星空為幕,燈光為綴,古老的土地上躍動著今日的歡欣。正如傳承人巴嘎所說:“賽馬和說唱,是我們與祖先對話的方式。”
這份對話,仍在繼續(xù)——在新的時代中奔跑、吟唱,永遠生動,永遠遼闊。
免責聲明:該內容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